3上帝是否存在
虽然说我在避免引起误会,尽量不展示自己,但其实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的想法并非如此。在瑟琳娜事件之前,我的想法反而是当仁不让,正常的展示自己——所以我在古诗文和哲学上的能力被大家所知道。
毫无疑问,我那时是想在馥馥面前展示自己的——就好像孔雀开屏一样。只是最后我却因为清扬的影响对恋爱失去了信心,强行无视馥馥发来的好感。那时我还是和馥馥邻桌。我知道馥馥能听到我和火正在说什么。
那时我刚好看了《苏菲的世界》关于上帝存在的一些证明,便欲展示自己的博识,说了一堆目的论、原因论等上帝存在的证明。其实只不过是很简单的推论:万物皆有前因,如果不存在最前面的第一推动力就会导致无限追索,姑第一推动力存在,即上帝。
听完我说的一番狂论之后,火正还是一如既往的笑,说着佩服的话。那时我只注意到馥馥微微的动摇了一下,我猜应该也是在偷笑吧。
虽然如此,那时的我们却早已被科学腐蚀,自然不会真的相信。那时候科学是我唯一能确定无疑相信的东西。
在高中的时候,读了一本关于量子力学的介绍,上面有关于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的介绍,知道了伪证主义——卡尔·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性是科学不可缺少的特征,凡是不可能被经验证伪的问题,如本体论问题、形而上学问题、数学和逻辑上的重言式命题、宗教、神学和占星术都属于非科学。那时我还和邻班但是同宿舍的蔡司在前往饭堂途中解释这个:
“比如说‘天下的乌鸦一样黑’是一个科学的说法,因为只要找到一只不是黑色的乌鸦就能推翻这个说法,即可证伪性。而比如说“上帝存在”这样的说法则是无法证明对错的,所以不属于科学的范畴——”
但是后来读到量子力学部分的时候,特别是不确定性原理的时候,这种确定无疑的科学就开始动摇了。特别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可调和的矛盾: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最大冲突在于对四种基本作用力的描述上不能一致。量子力学认为力是由粒子的交换而来的电磁力是由光子交换而来弱力是由弱规范玻色子交换而来强力是由胶子交换而来. 而引力无法进行“量子化”。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就是空间弯曲而导致的. 但是却无法把其他三种力进行“几何化”。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呢?其根本在于两个理论的数学基础物理意义和哲学思想都有着很大的分歧。
数学原因:广义相对论是无限可分的是连续性的.量子论是不连续性的有最小单位的。
物理原因:广义相对论是经典确定理论由状态A可以推论出确定的唯一的状态B。量子论是不确定性的由状态A到状态B是不可预知的是随机的过程。
哲学原因:广义相对论描述的世界是客观实在性的宇宙与观测者严格区分开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发现了世界.量子论描述的世界是主观能动性的宇宙与观测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改变和创造了世界。”
两个都符合观测结果,但是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科学的确定性也失去了。
还有一本书也是让我怀疑自然科学的原因,那便是M·克莱因的《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绝大多数有知识的人今天仍然认为数学是关于物质世界的不可动摇的知识体系,数学推理是准确无误的。这本专著驳斥了这种神话。作者M·克莱因指出,今天,普遍接受的数学概念已不复存在,事实上,有许多相互矛盾的数学概念。例如我看到罗素悖论:
设集合S是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组成,即“S={x|x ∉ S}”。那么问题是:S包含于S是否成立?
更为通俗的描述理发师悖论:
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理发师悖论与罗素悖论是等价的:如果把每个人看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被定义成这个人刮脸的对象。那么,理发师宣称,他的元素,都是城里不属于自身的那些集合,并且城里所有不属于自身的集合都属于他。那么他是否属于他自己?这样就由理发师悖论得到了罗素悖论。
这个悖论直接动摇了现代数学的基石——集合论。
进一步摧毁科学的确定性的是哲学。没错,就是那个一点都不幽默的休谟。因果论也被他否定了。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著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休谟主张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 因果只是先后发生的不断重复。甚至思考的方式—逻辑—也被怀疑是否正确,因为我们无法证明逻辑的真伪性(因为证明过程用了逻辑)。我们不能证明任何的真理,只能找最好的解释,一切都被怀疑了。
从那时候我就对自然科学产生怀疑。在某些地方很认真的我就对探究科学真理失去了大部分兴趣。——当然也很有可能只是我的懒惰。
但我不是说科学不重要,我只是说科学没那么重要。我们需要那些解释,以便我们生活的更方便更舒服。但如果那些科学导致不幸或痛苦,我们就应该放弃这些,而不是一味追求科学的进步。就像原子弹的发明、克隆人等,带来的不幸福远比幸福要多。
但是休谟这个彻底的怀疑论者在摧毁科学之后还不满足,休谟断头台连伦理学也摧毁掉了。当我这个科学难民尝试从哲学寻求安慰,却发现哲学也没有什么确定的事情。当然里面也有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论的功劳在。
那时我以为幸福是人存在的终极目的,但其实这是因为,我对幸福的定义就是人的追求的实现的满足感。所以“幸福是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一个分析命题,通过定义为真,且必然为真。但是认为善是单纯的,不可定义,所有试图去定义善的理论都犯了自然主义谬误任何人企图纯粹运用自然事实或过程来定义“善”的概念,都注定会失败。(比如享乐主义(hedonism)用快乐(pleasure)来定义“善”:“善”意味着带来快乐。但是我们可以问:带来快乐的都是善吗?)。
同样我也可以问,带来幸福的都是善吗?即便是希特勒的幸福?变态的要求满足的幸福?
对一切都产生怀疑的我最后即便请来了自己作为一切价值的标准,但也无法消除怀疑论的影响。因为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做。这时候,我不免怀念起无知的日子。假如我不去想,就不会陷入这个局面。
在某些地方很认真的我企图找到绝对正确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认同自己的存在。我需要一个信仰,而不是无尽的怀疑,无尽的虚无。我需要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而这个人是绝对正确的。总而言之,我在追寻理想的完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康德最后要请来一个上帝。我终于发现上帝的存在绝对是一件好事,这个上帝不是圣经里残暴的上帝,而是一个能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的上帝。没错,我并不相信圣经里面写的耶和华就是上帝,那不过是一个暴君罢了。我追求的是一个完满的存在。
大一的时候我在唐纳德·帕尔马(前文提到的《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伦理学导论》作者)的《中心是否保持不变:西方哲学导论》看到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这个论证有一段时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本体论论证(Ontological Argument)由安瑟伦首先提出。其论证过程是:
大前提:人心中存在着一个上帝的观念,其含义为无限完美者。
小前提:无限完美者必然包含存在这一属性,否则不能称其为无限完美者。
结论:此种无限完美者必然存在,也就是说上帝必然存在。
没有爱情的世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梦于病娇支配之下》、《重生后也难逃她的爱》、《我不想和你一起重生》、《抖S女仆和M的我》、《我的假女友正全力防御她们的进攻》、《关于我重生到十年前这件事》、《女上男下》、《变身后的爱情的故事》、《女神攻略系统》、《让墨镜少女重获幸福这件小事》、